翔龍集團獲金扁擔獎解永軍董事長獲紅背簍獎
本報訊(記者 劉建國)2015年12月22日,以“弘揚扁擔背簍精神、建設供銷合作社文化”為主題的“金扁擔”“紅背簍”雙獎頒獎典禮暨《中華合作時報》創刊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在此次會議是,山東翔龍集團榮獲“金扁擔”獎,集團公司董事長解永軍榮獲“紅背簍”獎。
新中國成立初期,內外交困,百廢待興,物資短缺,是供銷合作社人用肩挑,用背背,上山下鄉,走村串戶,把農民需要的锨撅犁耙、油鹽醬醋等生產生活資料送到農民身邊,把農民生產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銷售到大小城市,供銷合作社這個名字,曾讓農民們備感親切。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供銷合作社孕育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文化,鑄就了“艱苦奮斗、勤儉辦社、心系群眾、誠實守信”的“扁擔精神”。 “扁擔精神”、“背簍精神”是供銷合作社人共同的精神認知,是供銷合作社文化的獨特體現,也是供銷合作社事業不斷發展的內生動力。
作為一家有著純正供銷社血統的企業,山東翔龍實業集團的前身是臨沂市供銷實業總公司,解永軍董事長于93年8月25日臨危受命,擔任第三任總經理,當時的情況是:2間辦公室、6張桌子、8個員工、一輛小微型面包車和50萬元的負債。20多年來,在“扁擔精神”的鼓舞下,企業求實創新,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集化肥化工、農業科技、資源開發、房地產、國際貿易和物流儲運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位列中國大型企業競爭力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龍頭企業和山東省政府“重點企業”。
解永軍董事長一家三代都是供銷人,對供銷社有深厚的感情。2015年11月20日,《中華合作時報》副總編輯、中國農資傳媒總編輯曾峰曾親自帶隊來公司考察采訪。12月11日,《中華合作時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題為《丟不了的供銷魂、記不了的“三農情”——記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解永軍的創業故事》的長篇通訊報道,詳細報道了做為一名供銷人,解永軍董事長是如何傳承“扁擔精神”和“背簍精神”艱苦創業的。
在翔龍集團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始終秉承“艱苦奮斗、勤儉辦社、心系群眾、誠實守信”的扁擔精神。我們在全國同行業首家提出“我們只做真化肥,讓天下的老百姓都用上放心肥”的經營理念;我們與臨沂市供銷合作社聯合 成立臨沂供銷農資連鎖配送有限公司,推行農資聯采直供,打造“供銷直供” 惠農品牌;我們與中國農業銀行合作,開通施可豐金穗惠農通服務站,方便農民通過刷卡購買化肥、農藥及辦理存款、轉賬、理財、交費等各種銀行業務;我們在黑龍江省訥河市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入股等形式,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農機、農藝、農戶相結合,良種、良田、良法相配套,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的新體系。2013年5月22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來我臨沂調研供銷社改革發展情況,專門參觀了翔龍集團的展位,并要求我們一定要保證供銷人的本色,圍繞現代農業建設,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的消費需求。
在頒獎現場,解永軍董事長接受了CCTV-7主持人劉棟棟現場采訪,他表示龍集團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站在弘揚“為農、誠信、創業、合作”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精神的高度,繼續秉承“做中國放心肥專家,堅持做真化肥、科技肥,讓天下的老百姓都用上放心肥”的經營理念,做“愛土地、愛作物、愛農民”的有魂供供銷人,走出一條“弘揚扁擔精神,真情服務三農”的發展新路,為服務現代農業、建設生態和諧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鄒天敬、楊建平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祝壽臣等出席會議。
頒獎現場
中華合作時報社社長、總編輯查迎新講話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祝壽臣為解永軍董事長頒獎
解永軍董事長代表集團公司與中華合作時報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解永軍董事長接受了CCTV-7主持人劉棟棟現場采訪
金扁擔獎獎牌
紅背簍獎獎牌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