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鹽堿地專用肥料研發與產業化示范”項目通過驗收
本報訊(技術中心 邵明升)2016年8月17日,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一期工程驗收會暨二期工程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在山東東營市舉行。山東省副省長王書堅、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亞平,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山東省科技廳、東營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及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20余位專家,東營、臨沂、煙臺、濰坊、泰安、濱州六市科技局及有關合作企業負責人參加了簽字儀式和一期項目驗收會。
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聯合承擔的“濱海鹽堿地專用肥料研發與產業化示范”項目通過了驗收。
該項目通過組合緩釋、保水及改良鹽堿技術,研究土壤改良型專用肥和具有保水抗鹽堿的肥料3個產品,產品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微生物生態結構等功能,并建成了15萬噸/年鹽堿地專用肥生產線。該專用肥養分利用率比普通肥料提高11.6-29.1%,可使作物增產5.1-11.7%。申請發明專利2項、國際專利2項,授權專利4項,申請國家標準1項、企業標準1項。項目執行期內累計生產鹽堿地專用肥料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7562萬元,利稅2441萬元,累計推廣應用201.3萬畝,增產糧食6919萬kg,農民增收1.17億元,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是中科院組織全院力量,整合創新要素而啟動的“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簡稱STS 計劃),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進一步提升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服務國家、地方經濟,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該計劃圍繞各地在新興產業培育、支柱產業升級、現代農業發展、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育、城鎮化與城市環境治理等5 個方面的重大科技需求組織實施。以成套技術示范與轉移服務、專項研發與聯合攻關服務、委托研究與專項咨詢服務、公共檢測與平臺試驗服務、知識產權運營與管理服務等為主要內容,建成5 個服務子系統,以及由區域中心、專業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研究所聯合中心、與企業共建中心等5類分中心為骨干結點的STS網絡,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價值增值,在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2014年開始啟動STS計劃,已在山東、廣東、江蘇、浙江4省實施了第一批STS試點工程。在山東省,中科院集成17個研究所,1名院士和44名研究員參與,累計投入經費3430萬元,推進實施了8項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經過2年來的實施,研發推廣了一大批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建立了一批“好學、好看、可復制、可示范”的樣板工程。
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聯合承擔的“濱海鹽堿地專用肥料研發與產業化示范”項目通過了驗收。
該項目通過組合緩釋、保水及改良鹽堿技術,研究土壤改良型專用肥和具有保水抗鹽堿的肥料3個產品,產品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微生物生態結構等功能,并建成了15萬噸/年鹽堿地專用肥生產線。該專用肥養分利用率比普通肥料提高11.6-29.1%,可使作物增產5.1-11.7%。申請發明專利2項、國際專利2項,授權專利4項,申請國家標準1項、企業標準1項。項目執行期內累計生產鹽堿地專用肥料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7562萬元,利稅2441萬元,累計推廣應用201.3萬畝,增產糧食6919萬kg,農民增收1.17億元,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是中科院組織全院力量,整合創新要素而啟動的“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簡稱STS 計劃),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進一步提升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服務國家、地方經濟,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該計劃圍繞各地在新興產業培育、支柱產業升級、現代農業發展、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育、城鎮化與城市環境治理等5 個方面的重大科技需求組織實施。以成套技術示范與轉移服務、專項研發與聯合攻關服務、委托研究與專項咨詢服務、公共檢測與平臺試驗服務、知識產權運營與管理服務等為主要內容,建成5 個服務子系統,以及由區域中心、專業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研究所聯合中心、與企業共建中心等5類分中心為骨干結點的STS網絡,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實現價值增值,在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2014年開始啟動STS計劃,已在山東、廣東、江蘇、浙江4省實施了第一批STS試點工程。在山東省,中科院集成17個研究所,1名院士和44名研究員參與,累計投入經費3430萬元,推進實施了8項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經過2年來的實施,研發推廣了一大批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建立了一批“好學、好看、可復制、可示范”的樣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