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企業或可轉產有機肥
近年來磷肥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作為單質低含量肥料,市場需求量逐步減小,現磷肥多用于肥料直接使用,或者作為復合肥調節劑生產。磷肥企業只能"等死"了么?筆者看來,磷肥廠家轉做有機肥應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有機肥發展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市場需求量大,除黑龍江等省外,季節性要求較低。近幾年由于操作不當等原因,土壤板結問題日益嚴重,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減少,從北向南有機質含量逐步降低,作為有機質含量最高的黑龍江省土壤板結問題也同樣存在。有機肥具有調節土壤的功能,這就意味著有機肥的需求前景十分廣闊。而目前國內形成規模化的有機肥廠家還較少,加之政府對有機肥的政策傾斜也較多。
二、生產成本較低,利潤較高。按照最新出臺的有機肥標準GB525-2012來分析,單純從養分含量來規定其總養分含量在5%左右為符合標準,并未提及各個養分含量比,這樣企業就可以按照具體行情考慮投入的配方比例。另外,有機肥對設備的要求較低,基礎設施為滾筒工藝即可。據了解,部分廠家標準有機肥的原料成本在1000元/噸左右,而出廠價可達1800元/噸左右,利潤很不錯。
三、環保問題,由于有機肥的原料多屬于回收再利用資源,對環境的硬性污染會相對于其它肥種低很多,在提倡環保的現今社會,這一點也十分重要。
如若磷肥企業轉型有機肥成功,不單單可以減少磷肥的產能,甚至還可以從其他的磷肥企業采購原料,緩解磷肥過剩的壓力。但并不是說所有的磷肥企業都適合轉型成有機肥廠家,有以下幾種情況方可適當考慮:
一、磷肥資源集中高的地區的磷肥廠家。由于本地需求較有限,供大于求,產品不得不外發,甚至只能靠低價出口來緩解壓力,而運費成本越來越高,利潤空間被過分壓縮。
二、土壤貧瘠、外發成本較高地區的磷肥廠家。當下土地整合正在日益壯大,后期的土地的發展趨勢將會是土地歸少部分人所有。而據統計,中國耕地貧瘠地區數量很多,改良土壤的潛在需求較大。
三、經濟發達區的磷肥廠家。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用肥理念的轉變,現在提倡綠色環保、有機肥料,發展趨向性較高。
據有機肥市場人士分析,有機肥的年度需求缺口近千萬噸,而現在國內有機肥行業在很多領域還處在空白期,后期市場發展的潛力巨大。磷肥行業既然已經持續清淡,如繼續純粹地苦苦掙扎,企業存活遲早會使一個問題。轉型為有機肥企業,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單純從原料成本分析,近期尿素銷售疲軟,轉產合成氨的企業增多,合成氨價格暫時在低位運行,雖冬季磷礦山停止開采后磷礦石價格或有上漲,但空間有限,而硫磺價格較前期有了明顯下滑,總體來看成本的支撐力也不足。 而與復合肥相比,二銨價格也不占優勢。近期通用45%cl主流出廠價在1850-1900元/噸左右,按照一般經驗粗略計算,二銨的價格減去500元/噸與45%cl價格基本持平,而二銨近期主流出廠報價2650元/噸左右,有著較明顯的價差,如后期復合肥價格沒有上漲,那么二銨價格回落的可能性就較大。
目前尿素集港量較大,但出口即將結束,已不足以支撐國內尿素價格,復合肥雖有出臺冬儲政策,但均處于試探階段,收款不理想。總體來看受化肥大環境的影響,二銨利好因素減弱,價格并無拉漲動力。近期從已經出臺冬儲政策的廠家了解到,市場走貨情況較差,首先是因為價格過高,其次因為需求未至,下游不急拿貨,如此看來,二銨價格必將會有所回落。不過目前二銨廠家并無大的壓力,后期其若回落的話,空間應有限,而且短期內無論價格維穩還是向下調整,下游或將等到11月中旬磷復肥會議結束之后再開始進行大量采購。
- 上一條內蒙古莫旗旗委書記田曉川一行來公司考察
- 下一條復合肥下行空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