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可豐啟動100萬噸生物炭基肥項目
推廣環保生態肥料 助力農業健康發展
施可豐啟動100萬噸生物炭基肥項目
產品創新又邁出關鍵一步 打造三個百萬噸生產基地 為土壤修復提供解決方案
本報訊(記者 劉建國 韓瑜)近日,由國內穩定性肥料領軍企業——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沈陽農業大學聯合研究開發的一種新型環保生態肥料生物炭基復合肥研發成功,并于2018年6月27日舉行了施可豐100萬噸生物炭基肥項目啟動儀式。此舉標志著施可豐公司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預示著施可豐已經向3個100萬噸生產基目標進軍,從而形成100萬噸穩定性肥料、100萬噸液體肥料、100萬噸生物炭基肥料三足鼎立的新產品格局。
當天的啟動儀式由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陽農業大學生物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承德華凈活性炭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作為支持單位協辦。翔龍集團董事長助理孫運生主持。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王鑫首先致歡迎辭,他表示該項目是施可豐實施三個100萬戰略,打造國內一流,世界頂尖新型肥料供應商的重大舉措,此舉必將全面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希望施可豐以此為契機,深化與沈陽農業大學的科技合作,加快項目推進速度,爭取更多合作成果落地開花,開發區也將繼續為企業提供一流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助推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集團公司董事長解永軍在致辭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綠色發展新理念,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指示精神,國家將山東列為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施可豐100萬噸/年生物炭基肥料項目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綠色發展新理念,全面落實集團開展新舊動能轉換“減肥增效”行動,立足化肥功能的附加延伸,通過實施技改創新工程,圍繞施肥目標、施肥方式和服務方式的轉變,在不增加新的產能的基礎上,采取產能置換和技術改造的辦法,即將現有300萬噸/年的產能,在保留已有100萬噸/年穩定性長效緩釋肥料的基礎上,通過技改的方法,將其他普通肥料產能轉產100萬噸/年生物炭基肥料、100萬噸/年液體肥料,達到“三個一百萬”生產規模,按照山東臨沂、遼寧北票、四川雷波、甘肅金昌四個基地實際情況確定產能分配比例,一期在遼寧北票建設20萬噸生物炭基肥項目。
作為施可豐的戰略合作伙伴,承德華凈活性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軍表示,公司擁有國家林業局和草原局聯合工程技術中心,是中國生物炭產業聯盟單位,參與制定凈水炭、黃金炭和室內空氣凈化炭、活性炭等多項國家標準,本次與沈陽農大、施可豐合作是“炭-電-熱-肥”多聯產中的重要的一環,生物炭具有孔隙發達,吸附能力強特點,具有凈化土地,去除土壤重金屬,解決土壤酸化、板結等問題,同時還具有同感性,取之于植物,還于植物 ,相信在此次會議的推動下,生物炭基肥將造福農民,改善土壤,為祖國的綠水青山,生態文明譜寫新的篇章。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陳溫福長期從事炭基肥的研究,他說近年來土地的鹽堿化、酸化和沙化等問題已經成為豐收凱歌中抹不去的傷痕,他簡述了炭基肥的作用原理和特性,可以改善土壤碳氮平衡,解決土地酸化等問題,為作物提供好的土壤物理結構,達到減氮增碳提質高產的效果,推廣生物炭基肥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將全力以赴支持施可豐的100萬噸炭基肥項目,為土壤生態平衡和提升作物品質貢獻力量。
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封加平表示此次會議的召開標志我國的生物炭基肥已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這將成為我國已退化土地實現逆轉的起點,土地退化是我國面臨的嚴峻挑戰,生物炭基肥應運而生,炭基肥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解決土壤板結、酸化等問題,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提高土壤保水量和肥料利用率,修復土壤微生物系統,提升作物品質, 炭基肥的大面積使用將對我國減少化肥使用量,治理土地面原污染產生重大深遠影響。他強調炭基肥生產技術是一項變廢為寶、吃干榨盡的高新技術,是資源綜合利用的典范,也是治理土地面源污染最低價高效的途徑,炭基肥的生產和使用不僅是肥料生產的革命也是農民生物質利用的革命,為土地有效利用和綠色生態發展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啟動儀式上,陳溫福院士代表沈陽農業大學生物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翔龍集團解永軍董事長簽約。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封加平、中國工程院士陳溫褔、華凈活性炭公司董事長張立軍、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世彬、集團公司董事長解永軍共同啟動水晶球,與會嘉賓共同見證這一精彩而又神圣的時刻。
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不得不承認,現階段下我國農民科學種田的水平還不高,為了片面追求作物高產,過量施肥、用藥的現象十分普遍,農業面源污染、土壤重金屬超標、土壤有機質降低等已成擺面我們面前的難題。與會專家認為,生物炭基肥是未來肥料發展的新方向,無論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還是土壤修復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影響深遠。
據悉,生物炭基復合肥具有獨特的納米生物炭生產工藝、碳菌復合工藝、肥料配方多樣化三大優勢,產品充分發揮生物炭的高吸附性、緩沖性、促進微生物活動、富含小分子有機碳等特點,能快速改造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減少土壤的重金屬含量,促進土壤生態平衡和農作物生長。
出席當天啟動儀式的領導還有: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主任季婷,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武志杰、石元亮,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孟軍、韓曉日,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陳圣林、中國兵工學會活性炭委員會秘書長王廣昌、奧德集團董事局主席林凡連、葫蘆島宏躍集團董事長助理張平、綏中縣營商局局長王紅軍,臨沂市土肥站站長、研究員趙錦彪,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局長周榮剛、臨沂經濟開發區新興產業培育中心辦公室主任陳良、華文傳媒董事長劉蘇華,公司高層領導、施可豐核心經銷商、戰略合作伙伴等。
新華社、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農資導報、中華合作時報、南方農村報、臨沂日報、臨沂電視臺、開發區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對啟動儀式進行了報道